空調器的能效比,就是名義制冷量(制熱量)與運行功率之比,即EER和COP。空調能效比越高就越省電,家里也就越省錢。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這一消費新需求,空調廠家有關空調能效比的系數也就翻著跟頭上升,從3.0到4.0、5.0、6.0一直到了7.0,是否馬上追著能效比買空調需要思考。
空調能效,通常是家用空調制冷能效比(EER)的代稱,是額定制冷量與額定功耗的比值。此外,冷暖式家用空調還包含制熱能效比(COP)這個概念,指的是額定制熱量與額定功率的比值。但是,就我國絕大多數地域的空調使用習慣而言,空調制熱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種輔助手段,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,所以,我們一般所稱的空調能效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,國家的相關標準也以此為劃定能效等級的依據。
通俗地說,空調能效就是消耗同樣多的電所產生的冷氣/暖氣有多少,能效越高的空調越省電。所以,空調能效是衡量空調性能優劣的重要參數。
空調能效標識怎么看?其實空調能效標識不難懂,只要懂得了上面的數據代表的是什么,就知道該空調的能效是幾級的了。越大等級的空調能效,代表越不耗電,對環境保護也會有好的作用。建議人們在購買空調的時候,應該要選擇能效二級以上的空調,像空調能效三級、四級、五級的空調就不要選擇了,不然日常使用中太耗電,對環境也不好。